• 立足山水资源 建设旅游名镇(石首桃花山)
  • 【发布时间:2016-10-28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 立足山水资源  建设旅游名镇

    中共桃花山镇委  桃花山镇人民政府

            桃花山镇是全市唯一的山区乡镇,也是全省重点革命老区。近年来,我们立足山水资源,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推动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先后获得国家万村千乡百县旅游示范乡镇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称号,被荆视垄上频道评为荆州市首届十大明星乡镇2010年,全镇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创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户平增收800多元,旅游业已成为我镇支柱产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谋划,奠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
        1、明确发展思路。我镇集革命老区、山区于一身,过去的桃花山山陡路峭,湖网密布,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如何突破自然条件劣势,寻求经济发展的优势?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深刻认识到:地处两省交界,是我们的地理区位优势;清新的空气,天然绿色的生态系统,是我们的气候优势;境内山峦湖泊众多,风景宜人的山水,是我们的资源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俗文化,是我们的人文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依托桃花山、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制订了建设生态旅游名镇的奋斗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把我镇建设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并牢固树立了旅游兴镇、山水富镇、工业强镇的指导思想。
        2
    、整合行政资源。200610月,省人民政府批复桃花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20101月,荆州市编委同意设立桃花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把桃花山国营林场和中湖渔场纳入风景区统一管理。同时,与湖南省华容县联手合作,有效整合风景名胜资源,统筹发展桃花山生态文化旅游。
        3
    、推行目标管理。建立旅游年度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党委书记负总责,镇长主抓旅游经济,3名班子成员分管旅游工作,并在党政综合办公室下专门成立旅游办公室。在重点景区内14个村建立旅游目标责任考核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全面推进,做活生态文化旅游文章
        1、编制旅游总体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们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遵循旅游设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的规律,突出我镇的民俗旅游特色,聘请湖北省大地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资深专家,编制完成了《桃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园五区的总体格局:即李花山生态公园、傅家竹园生态旅游区、桃花源滨湖休闲区、红军树文化旅游区、艾家咀水乡风情区、九佛岗综合服务区。同时,要求新编制和修编的各部门规划与旅游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在指导全镇旅游业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
        2
    、打造旅游精品景点。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协同发展的工作模式,采取政府定规划、部门争项目、社会引资金等办法,精心打造风景秀美的旅游名区。近年来,投资1200余万元扩建了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该园已被省政府列为全省10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了依水山庄、依水山泉大酒店、仙人洞度假村、李花山、古井口农庄等星级酒店和农庄50余家。投资300万元,新建了桃花山旅游文化服务中心。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易龙湾生态园、农家乐、民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方面,新建了桃花源、碧波湖、幸福路3个体现明清江南水乡风格的居民小区和1个极具欧式建筑格调的文化广场,完成了一环三纵四横的城镇发展格局,新修通乡村公路60余公里,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和移动联通信号全覆盖,有力改善了全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
       
    今年,我们将举全镇之力,建设李花山景区。按照生态园、农家乐、民俗村的要求,以易龙湾民俗文化村为龙头,以桃源仙都、李花山庄、红军树、红军大本营、三菱湖水上乐园为依托,在3年时间内着力打造以红色游、生态游、水上游为主题的李花山生态公园。目前,易龙湾民俗文化村已完成200万元的道路、灯饰、绿化工程。已启动13户新建、改建房屋建设,确保国庆节前全面竣工。投资500万元的红军大本营今年五一节前一期项目竣工开业。投资2400万元的桃源仙都已全面启动征地、拆迁、改建工程。连接李花山景区内的6大景点的道路、游步道正在规划建设之中。李花山生态公园的建成将成为我镇继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后又一旅游精品工程。
        3
    、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充分挖掘范蠡墓、望夫山、吴王庙、皇妃墓、鸡头脑、斩龙石等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的文化底蕴,大力实施景点修复工程,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设计单位,对历史遗存、自然景观等进行规划设计,并包装成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利用各种机会、渠道向外推介,提升我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大力传承和发扬花鼓戏、舞龙等地方民俗,打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民俗产品。大力发展我镇旅游工业,重点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具有桃花山特色的旅游工业。引资开发桃花山鸡、土鸡蛋、皱皮柑、水蜜桃、竹笋等土特产品,大力发展竹工艺品、根雕、盆景、石刻等特色旅游文化用品。积极培养和发展旅游商品营销企业,在镇区和主要景区内新建旅游商品超市,不断奉富旅游购物市场。
        4
    、创新旅游营销手段。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一是办节会促销。近年来,我镇举办了首届中国石首江南桃花节、《欢乐桃花山一金秋垄上行》、荆州晚报千名读者走进桃花山牵手桃花山一读书夏令营桃花山谷雨笔会桃花山旅游歌曲创作研讨会笔点名胜地、唱红桃花山等节庆活动,推介了桃花山的旅游资源。二是印书刊促销。我们共出版编印了《桃花山旅游胜迹》、《桃花山旅游画册》、《风雨桃花山》、《烽火燃烧的岁月》等书刊,制作了《红军树》、《请到桃花山游一游》、《桃花女》等旅游歌曲,宣传了我镇旅游文化。三是多媒介促销。在省、荆州及石首的多种媒体上开辟专栏,并与相关旅行社一道包装设计了桃花山之旅桃花山一日游等,提升了桃花山的影响力。特别是去年,垄上频道主持人憨头作为形象代言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桃花山的风土人情、自然胜迹和人文景观,旅游规模、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5
    、强抓旅游招商引资。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间物产以及全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蕴藏的巨大商机,我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先后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建了仙人洞度假村、李花山庄、依水山庄等旅游项目,引进了桃花山泉业、桃花山冷饮食品、桃花山物贸等公司开发桃花山鸡、土鸡蛋、皱皮柑、矿泉水等土特旅游产品。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我镇招商引资领域,带动了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镇共引进各类项目32个,总资金达20850万元,其中旅游文化项目21个,引进资金10800万元。
        6
    、调整旅游农业产业结构。针对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因势利导,主动将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进行转移,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以优质林果、特色水产、畜牧养殖为主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建成了桃园带、鄂柑带、皱皮柑等三大种植板块和万亩楠竹种植、年出笼100万只的桃花山鸡养殖、万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万亩生猪养殖等四大基地。这些板块基地的兴建,使旅游和农业的相互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游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三、综合治理,营造生态文化旅游环境
        1、规划管理引旅游。今年,省政府即将批准《桃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部法的原则,只准建设服从规划,不准规划迁就建设,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始终把保护生态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努力保持青山绿水的原始风貌。
        2
    、行业管理促旅游。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是树立产业形象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每年三月至五月的旅游旺季,都认真制定工作预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交警、工商、卫生等单位组成专班,负责主要景点交通、安全、卫生等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坚持在全镇旅游行业开展诚信旅游优质服务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在重点做好景区创A、宾馆创星的同时,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李花山、古井口等农家乐建设示范点,积极探索农家乐的管理模式。扎实开展经常性的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开展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旅游业安全、有序、快速发展。
        3
    、文明创建推旅游。牢固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理念,在全镇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区域文明程度。组织制作旅游宣传招贴画,制作大型宣传牌,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旅游业进行宣传报道,强化村民的服务意识、参与意识。
        4
    、平安建设护旅游。积极创造安定祥和的旅游治安环境,加强各景区安全保护设施建设,切实防范森林火灾,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在全镇景点设立110报警牌,建全镇联动110报警服务台,并与120急救中心联动服务,落实旅游安全设施,真正让旅游者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